学生活动

大学新生如何渡过“心理失衡期”

发布时间:2014-09-11访问次数:401

 大学新生入学后,由于理想中的大学与现实大学发生冲突,新的人际关系、教学方式不适应等原因,或多或少会产生心理失衡的问题。面对全新的大学生活,作为新生应积极采取相应策略:
  一、正确认识、评价自我,给自己重新进行角色定位。
  新生在中学阶段,一般为佼佼者,有着一种心理优越感。而进入大学后,作为大学中普通的一员,许多新生心理很难接受这一角色转变。对此,新生首先要接受现实,学会认识自我、悦纳自我,重新进行角色定位。学会与他人做比较,通过比较发现自己的优缺点,扬长避短,发展自身,从而获得自信。另外,对心目中的大学进行调整,使其回归到现实中来,以减少理想大学与现实大学间的冲突而导致的心理落差。
  二、学会与人相处,调整人际关系。
  相对于中学的人际关系,大学人际关系往往显得比较复杂。这是因为大学生来自祖国各地,生活习惯、家庭背景、性格、语言等都有一定差别,造成交往困难。另外,在大学,学习不再是唯一目标,大学生行为目标多元化,也是导致人际关系复杂难处的诱因。为了与同学和睦相处,新生应本着诚实的原则,以自己的诚心换取他人的诚心;与人交往既要自尊,也要尊重他人。真诚守信,宽容谦让,与同学发生不快和矛盾时,应通过换位思考,冷静处理。
  三、培养独立学习、生活的能力,积极寻求外部支持。
  新生多为独生子女,远离家庭,自理能力差。入校后,应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。在生活上,逐步学会自理;在学习上,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,学会独立思考。面对学习、生活的不适,除自己积极调适外,还应寻求外部支持。如:对老师上课方法不适应,应积极向老师请教,取得老师的帮助。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,在活动中体验集体的力量和温暖。参加各种学生组织,在组织中展现自己的长处,获得自信。
  四、确立新的学习、奋斗目标。
  许多新生入学后,往往会有意放纵自己,导致目标、理想的迷失,这是诱发心理问题的病灶。因此,新生入学熟悉环境后,应立即确立一个新的学习、奋斗目标。从心理学角度讲,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,会使心理指向集中于一处,这样无形中会转移注意力,摆脱因不适应而带来的心理失衡。并且有了明确目标,就有了内在驱动力,可促使人变得积极向上,从而更有利于克服各种心理问题。